2007年9月11日

新貨 - Tide of Iron

老實說,這款遊戲我也是猶豫挺久了。當初我一直在 BattleLore 和 Tide of Iron 這兩款之間作考慮。BattleLore 是一款相當有名氣的大作就不用我多說了,而且又是我跟葉山有興趣的奇幻主題;Tide of Iron 則是我已經注目有段時間的遊戲了,而且...基於對於FFG遊戲的偏心才選上這款。

我曾經有求助過討論版的網友,最後最主要讓我下決定的一個結論..


策略是有,主要是地形、士氣、移動等,但總歸一句話是增加擲骰數就對了。
運氣歡樂的成分還滿重的,擲骰、抽卡手氣很重要。


我是被這些話影響了,老實說,我選遊戲蠻討厭會有不可控制的運氣因素存在,有些許運氣存在還可以接受,擲骰還OK,因為你可以控制骰子的多寡,不過不能隨意調動部隊就讓我卻步..

雖然Setup時間也是我考量因素 ─ 因為在沒有作Arkham Horror卡盒前,Arkham Horror眾多道具、token也是讓我嚇到。不過兩者其實都沒有差別,Setup時間都差不多一樣長,主要是因為BattleLore本身遊戲時間比較短,所以相對而言才感到Setup時間過長。

說了那麼多..我沒有貶低BattleLore的意思,BattleLore還是一款好遊戲,上面所說的只是BGG上面評論裡面所列出來的其中兩個小缺點而已。不過不管怎麼說,我還是基於對FFG的偏心(笑)還是入手了TOI。

說到這裡,我才突然想到先前在小古論壇上有人提到..Board Game玩家的進化:

輕度玩家(或Eurogamer) → 輕度戰棋玩家 → 重度戰棋玩家

大概是這樣吧!好像我已經慢慢邁向重度戰棋玩家的道路了?雖然我不知道重度戰棋玩家都玩什麼,不過我想我應該不會朝向玩Warhammer、Warmachine 等之類,或者集換式的遊戲吧,因為錢伯還是會適時的拉我ㄧ把啦!XD

感想說到這裡!看圖吧!


封面



背面


移開說明書,劇本外的內含物


說明書和劇本


美軍和德軍的Reference Sheets,可在進行遊戲中查詢各單位戰力和回合流程。


遊戲板,十分的厚重。Tide of Iron盒子的重量有絕大部分都來自那12塊遊戲板。


這邊是BGG上有人貼出來的圖,比較Tide of Iron和其他遊戲板的厚度


美軍和德軍的模型


各式各樣的指示物...完全不夠裝,可能還要另購入適合的盒子。


相當小的骰子,老實說,骰起來有點不夠過癮...


骰子的大小


被輾斃的軍官(笑)


這遊戲的特色 ─ 用Squad Base來創造一個Squad(班)。不過就如同BGG上網友所遇到的一樣,就是Squad Base個孔非常的緊,使得士兵非常不好安裝進去,看上圖就可以了解,就是因為太緊才使得只能裝一半。



另一個不好安裝的原因或許也是因為Squad Base其實蠻小的,等我裝到第三名士兵時,手指就會卡到前面裝的兩名,使得不好施力。



雖然有著上述的缺點,但我認為我還是蠻欣賞Squad Base的設計,有了底座移動真的很方便,而且這樣的設計也滿足了玩家可以自由指派部隊的操控感。

這也是令我覺得有趣的地方,在開始指派部隊要怎麼安排感覺也是個學問。




上面這兩張是參照FFG官網上的「Breaking the Line」擺設的,不過還有些地形忘記放上去,所以有些地形突然就斷掉了。



Full Iron Jacket!
(笑)


看過這電影的大概知道這笑點..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By the way, it's full metal jacket.

Keep up the good work.

無以名狀的城主 提到...

I know, it's full metal jacket.
Because I use the TOI's figure, I decide change "full metal jacket" into "full IRON jacket" for fun.